杂诗三首 / 杂咏三首

家住孟津河,门对孟津口。
常有对南船,寄书家中否。

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
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。

已见寒梅发,复闻啼鸟声。
心心视春草,畏向阶前生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家住在孟津河旁,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。
每天沿河有来自对南的小船,是否有丈夫从对南寄回的书信呢?

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,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。
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,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?

看见梅花已经开了,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。
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,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,禁不住惶恐起来了。

注释
孟津河: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,是“武王伐纣,与八百诸侯会盟”之地,为古代交通要道。
君:对对方的尊称,您。
故乡:家乡,这里指作者的故乡。
来日:来的时候。
绮窗:雕画花纹的窗户。
寒梅:冬天绽放的梅花。
著花未:开花没有?着(zhuó)花,开花。未,用于句末,相当于“否”,表疑问。
玉阶:《万首唐人绝句》作“阶前”。

赏析

  其一:这首诗从触发、联想展开情感活动。女主人公住近渡口,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;于是她就想,其中也许有从对南来的船。丈夫在对南的某地长久不归。既然有对南船,就可能有丈夫从对南寄回的书信。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。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,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,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。诗中说对南船“常有”,就是说书信“总无”。然而,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,她想:大概书信已经寄出,正在途中,所以诗的结句“寄书家中否”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。 

  其二: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。诗人想念故乡,自然是情理之中;而喜欢梅花,则溢于言表。

 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(“我”,不一定是作者),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,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,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,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、人事的心情。开头两句,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、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,传神地表达了“我”的这种感情。“故乡”一词迭见,正表现出乡思之殷:“应知”云云,迹近噜,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,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。纯用白描记言,却简洁地将“我”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、心理、神态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,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。

  关于“故乡事”,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。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《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》,从朋旧童孩、宗族弟侄、旧园新树、茅斋宽窄、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,仍然意犹未尽,“羁心只欲问”;而这首诗中的“我”却撇开这些,独问对方: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,就在窗前那株寒梅。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。但又绝非故作姿态。

 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,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、事、物联结在一起。所谓“乡思”,完全是一种“形象思维”,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,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。故乡的亲朋故旧、山川景物、风土人情,都值得怀念。但引起亲切怀想的,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、很细小的情事,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。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。因此,这株寒梅,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,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。它已经被诗化、典型化了。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“我”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。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,独问“寒梅著花未”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。

 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。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,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。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,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,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。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。王绩的那首《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》,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,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,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。

  “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”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,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“故乡事”来设问,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一时竟不知从何问起了。这句描写出诗人的踌躇,对方的诧异。“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”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,不问人事而问物事,可是正是这样一问,才是妙趣横生,令人回味无穷。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,哪里是梅花啊。诗人想说的话,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,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。

  其三:这首诗以时序的递进、物候的变化,加深主人公的情感。“已见寒梅发”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。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。因为光景蹉跎,不能如期践约,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,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。不仅如此。便是这象征青春、爱情的春天,欣欣向荣的春天,也发生了质的变化。梅花开了,早春已过。百鸟叫了,仲春也已飞逝。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。随着节序的推移,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,以至看花落泪、见月伤心了。以前,她觉得,时间过去一天,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。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:时间愈是过得快,幻灭就愈彻底,犹如滔滔日下的对河,无可如何。此时,鸟鸣,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。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“视春草”,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,禁不住惶恐起来了。

作者:王维,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hsplc.cn/shi3054.html

(0)
上一篇 2021年7月9日 上午9:58
下一篇 2021年7月9日 上午9:59

相关推荐

  • 元宵后夜钟石少宰宅次韵二首 其一

    剩有华灯续此宵,只嫌明月费呼招。追游我自惭时彦,宴喜人都荷圣朝。

    小海调高檀板急,博山炉煖篆烟飘。孝先才思多豪逸,取次诗成不待敲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27日
  • 谨和老人莲桂二绝

    捣成一百八丸黄,入手能令热恼凉。
    金粟如来身已化,蕊珠仙子骨犹香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24日
  • 次韵士特见怀古风

    遭遇登黄閤,平生志寝丘。燋头无寸效,失脚落遐陬。

    一去苍龙阙,三惊白露秋。贾生时欲恸,平子不胜愁。

    鄂渚何曾到,兰江未许留。孤城踰地角,绝岛在鳌头。

    父子同双影,箪瓢付一舟。飘零已知幸,奇绝敢言游。

    望断归来鹤,情孚不下鸥。波涛从汹涌,鼓角助清幽。

    忽奉日边令,容还峤北州。天恩方肉骨,厉鬼漫持矛。

    力拯中兴业,深防不戴雠。当车虽怒臂,见险莫扶辀。

    往事追何及,来功勉或收。舍垣宜葺补,风雨正飕飗。

    离索何其久,吟哦谁与酬。管宁终著帽,王粲且登楼。

    阻绝江南信,淹留海上洲。归心良耿耿,去路尚悠悠。

    见说鲸奔网,仍传盗聚蟊。不知供羽卫,今有几貔貅。

    瓯越亦远矣,江淮已定不。视天真懵懵,知命罢休休。

    水有朝东性,嫠非恤纬忧。吾徒强餐饭,肉食自深谋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24日
  • 同坰寄黄济川五首

    斋盂随处有,阿堵半生无。
    不作论文杜,姑为踏硙卢。
    清言韵舌本,残雪著头颅。
    请说楚州菜,白菘如臂粗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16日
  • 柘皋短吟

    铁山横飞截平野,宁复江流饮胡马。
    大酋胆落狐鼠逃,虎头将军自天下。
    拂庐连络屯长云,提戈敢谓秦无人。
    惊霆白昼振解叶,淮地一扫留无尘。
    歌摇千载淮民口,将军归饮策勋酒。
    乌袍使者来如烟,腾书乞和胡稽首。
    蝇鸣鸱噪初不闻,贾怒一举雌雄分。
    辛勤结发七十战,数奇堪笑李将军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23日
  • 临江仙 秋色

    万里清辉新月皎,碧痕摇曳风斜。江涌雁字寄天涯。

    星河云影净,何处著残霞。

    点缀飞鸿天际外,一行秋水蒹葭。夜寒花影上窗纱。

    更寻霜有信,庭树正栖鸦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4日
  • 遗安堂

    苴茅动龚胜,屠昼恐王蠋。二君夭天年,千载叹莫赎。

    今代史伯存,危行光往躅。繄昔开禧年,狂童叛吾蜀。

    非招讵肯往,全身不受辱。平林萃群鸮,高飞独黄鹄。

    屹如中流柱,烱若昆山玉。元气赖以存,馀风厉颓俗。

    平生慕庞公,以安贻嗣续。岂为万钟加,居然一丘足。

    晚山云自归,春风草还绿。代谢纷吾前,灵台独无欲。

    一从身落南,先庐蜀江曲。中间乱离瘼,几人惠文触。

    烂额皆论功,考槃终不告。临风一长谣,白驹在空谷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4日
  • 题画八首 其一

    梧桐夜落雨声秋,芦荻萧萧响钓舟。前路不知行客往,棹歌千里访同游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12日
  • 送弟士季赴永春

    赠君以宣城秋兔之颖,佩君以峄阳焦尾之琴。
    饯君以显父清壶之酒,送君以安仁金谷之吟。
    笔传洙泗之正印,琴弹单父之遗音。
    酒以陶百里醇醲之化,诗以写一时离别之心。
    门前车马气骎骎,黄叶飞翻秋正深。
    风雨对床连夜语,江山异地欲分襟。
    忆昔联名唱行殿,一日声华九垓遍。
    自知无用甘林泉,君亦何为尚州县。
    君今未用叹滞留,丈夫勋业要晚收。
    信臣千载循吏传,密令当年褒德侯。
    高才所莅无全牛,民自不冤吏早休。
    倘免诛求急星火,行看寇盗尽锄耰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17日
  • 用蓬莱法酿酒成以四壶寄越州程给事三首 其二

    武林新酝效蓬莱,莫把梨花较绿醅。安得逢春命高会,大家同入醉乡来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19日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