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庐山瀑布
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,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。
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,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。

注释
香炉:指香炉峰。
紫烟:指日光透过云雾,远望如紫色的烟云。
遥看:从远处看。
挂:悬挂。
前川:一作“长川”。
川:河流,这里指瀑布。
直:笔直。
三千尺:形容山高。这里是夸张的说法,不是实指。
疑:怀疑。
银河: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。
九天:一作“半天”。

赏析

 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,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。

  首句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。“香炉”是指庐山的香炉峰。此峰在庐山西北,形状尖圆,像座香炉。由于瀑布飞泻,水气蒸腾而上,在丽日照耀下,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。一个“生”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。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,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。

  次句“遥看瀑布挂前川”。“遥看瀑布”四字照应了题目《望庐山瀑布》。“挂前川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。“挂”字化动为静,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。

 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,概写望中全景:山顶紫烟缭绕,山间白练悬挂,山下激流奔腾,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。

  第三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一笔挥洒,字字铿锵有力。“飞”字,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;“直下”,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,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,那高空直落,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。

  诗人犹嫌未足,接着又写上一句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真是想落天外,惊人魂魄。“疑是”值得细味,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,而读者也明知不是,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,才更为生动、逼真,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。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,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,临空而落,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。可见,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这一比喻,虽是奇特,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。

 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、夸张和想象,构思奇特,语言生动形象、洗炼明快。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,说“帝遣银河一脉垂,古来唯有谪仙词”。“谪仙”就是李白。《望庐山瀑布》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。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(唐玄宗开元十三年)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。

赏析二

 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。此诗中的香炉,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,“在庐山西北,其峰尖圆,烟云聚散,如博山香炉之状”(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可是,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,便成了另一番景象: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,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,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,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。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,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,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。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。 

  “遥看瀑布挂前川”,前四字是点题。“挂前川”,这是“望”的第一眼形象,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。“挂”字很妙,它化动为静,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“遥看”中的形象。第一首诗说,“壮哉造化功!”正是这“造化”才能将这巨物“挂”起来,所以这“挂”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。

 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。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一笔挥洒,字字铿锵有力。“飞”字,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;“直下”,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,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,那高空直落,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。

  最后一句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真是想落天外,惊人魂魄。“疑是”值得细味,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,而读者也明知不是,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,才更为生动、逼真,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。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,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,临空而落,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。可见,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这一比喻,虽是奇特,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。它夸张而又自然,新奇而又真切,从而振起全篇,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,雄奇瑰丽,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,显示出李白那种“万里一泻,末势犹壮”的艺术风格。

  宋人魏庆之说:“七言诗第五字要响。……所谓响者,致力处也。”(《诗人玉屑》)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。比如一个“生”字,不仅把香炉峰写“活”了,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、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。“挂”字前面已经提到了,那个“落”字也很精彩,它活画出高空突兀、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。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,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。

 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《庐山瀑布》。诗云:“虚空落泉千仞直,雷奔入江不暂息。千古长如白练飞,一条界破青山色。”场景虽也不小,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,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,瀑布,显得很实,很板,虽是小诗,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。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,出乎其外,有形有神,奔放空灵,相去实在甚远。苏轼说:“帝遣银河一派垂,古来唯有谪仙词。飞流溅沫知多少,不与徐凝洗恶诗。”(《戏徐凝瀑布诗》)话虽不无过激之处,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,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,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。

  这首七绝因篇幅较小,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,达到写瀑布的极致,极为夸张,但又清新自然,浅显生动,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,飞动流走的章法,跳跃腾挪,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。

作者:李白,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hsplc.cn/shi3139.html

(0)
上一篇 2021年7月9日 上午10:04
下一篇 2021年7月9日 上午10:04

相关推荐

  • 甲午斋居答明仲用韵见忆之作

    暖风一夜入新年,聚散频惊岁月迁。无分可陪三日话,有怀空乱五更眠。

    西坛寂寞春盘共,东阁稀疏晓佩联。忽接邮筒知寄我,故人高兴正连篇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27日
  • 孤梅

    墙角老槎牙,槎牙阅岁华。
    谁知杭欲死,解出背时花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11日
  • 次韵答李𢬵之二首 其二

    榾柮炉头拥薄绵,嫩寒微雨暮春天。不知诗思能多少,榆叶梨花已满前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15日
  • 晋州会上送卫伯绍休官南归

    叔宝风流喜高简,非意相干以理遣。
    胜日一言能造微,众许冲情去人远。
    斑斑气韵见诸孙,秋水神清惊俗眼。
    追风逸骥自龙来,照夜灵珠须海产。
    结发读书弃人事,南上衡庐宿云巘。
    穷源欲探昆仑深,导河犹恨积石浅。
    十年业白出石壁,错落青钱宜万选。
    长衢骧首向云嘶,千里霜蹄思一展。
    辛勤久未脱羁衔,蹀足蚁封嗟踠踠。
    去冬怀绶到并州,投鞭三月春风满。
    溪边行听踏踏歌,草露忽惊人世短。
    地下枯骨不沽名,便弃华簪独恨晚。
    寻山高顶白纶巾,寄食但乞青精饭。
    醮坛龙虎夜星寒,海峤云霞春洞暖。
    忆昔相逢洛水桥,偶来促坐襄陵宴。
    半生契阔一日逢,互叹参差不相见。
    新鬓早惊蒲柳衰,旧事重论风雨散。
    我今渐叹暮骎骎,长卿多病嵇康懒。
    肯强尘沙立暝途,逆流理檝厌牵挽。
    待君植杖武夷山,南去寻君任双趼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27日
  • 古禅人乞语

    底事完全亘古今,何劳特地偏参寻。
    草鞋蹋破知端的,悔涉山川恨转深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24日
  • 秋日山寺怀友人

    萧寺楼台对夕阴,淡烟疏磬散空林。
    风生寒渚白蘋动,霜落秋山黄叶深。
    云尽独看晴塞雁,月明遥听远村砧。

    相思不见又经岁,坐向松窗弹玉琴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27日
  • 水浅舟滞解闷十绝 其七

    酒徒不复少年时,白发狂歌亦未衰。更与春风酬一醉,好花犹有两三枝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15日
  • 秋日游柿岩

    鳞鳞霜信染丹枫,擘絮寒云万木空。九曲溪流青嶂里,一声樵唱乱山中。

    诗文 2021年9月18日
  • 读王谢传十二首 其三 王羲之

    绝代风流擅盛名,却缘艺事掩生平。山阴换得群鹅去,谁识当年誓墓情。

    诗文 2021年8月24日
  • 冬至南郊扈从纪述和陈玉垒太史韵八首 其二

    平明阊阖五门开,法驾骖驔匝地来。雷动千乘天厩选,飙驰七校羽林材。

    金支翠盖云中转,紫旆红幢树杪回。清跸尚喧双凤阙,前驱已戾九成台。

    诗文 2021年7月11日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